一、获批的科研项目
2021年12月,武晓兵博士获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改革开放初期海峡两岸史学接触研究(1979-1987)”,项目号SK2021A0307,已结项;
2022年12月,何昱杰博士获批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抗战时期高等学校教材研究”,项目号2022AH050359;
2022年9月,李勇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二战后全球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”子课题,项目号22Z&ZD250;
2022年9月,魏泓教授获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“《史记》在英语世界译介中的形象演进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”,项目号22BYY037;
2023年11月,李勇教授获批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(研究生教育)“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”,团队名称为“史学理论与中国学术史研究生导师团队”,项目号2023yjsdstd037,吴航、武晓兵、何昱杰为团队成员;
2024年8月,武晓兵博士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“皖籍迁台史家蒋永敬学术研究”,项目号:AHSKQ2023D161;
2024年9月,吴航副教授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“朱国祯《皇明史概》点校”,项目号2406。
二、出版的著作
李勇:《对话克丽奥:西方史学五十论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。
吴航编校:《潘耒全集》,凤凰出版社2024年。
三、发表的论文
李勇:《驳郭沫若史学在台港地区遭遇的贬损——以马彬、许冠三和金达凯为例》,《史学月刊》2021年第2期。
李勇:《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2021年第1期。
李勇:《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史学观念中的史论关系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21年第4期。
李勇:《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第5期。
李勇:“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反思笔谈”,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第5期。
李勇:《“史学史是思想史”沉思》,《史林》2022年第4期。
李勇:《“弗劳德病”:科学主义史学的理性缺失》,《史学史研究》2023年第1期。
李勇: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史学——读<牛津历史著作史>》,《世界历史评论》2023年第3期。
李勇:《直面批评而矢志坚守:侯外庐史学的朴学传统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2023年第5期。
李勇:《吕振羽对中国史前史研究的方法论贡献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4年第3期。
吴航:《论宋明以来集录碑传的史学传统》,《南开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5期。
吴航、刘桂娟:《南明隆武朝福京乡试考论》,《安徽史学》2021年第4期。
吴航:《20世纪以来明史史料学的探索与编纂设想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6期。
吴航、高磊:《朱希祖在南明史研究上的成就与贡献》,《史学史研究》2023年第4期。
武晓兵:《主流史学的追随者李光璧的学术经历及其治史取向》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1期。
武晓兵:《马克思主义史学体制化与“旧史家”治史思想之转变——以<历史教学>创刊者为中心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2021年第1期。
武晓兵:《改革开放初期海峡两岸学界围绕民国史编纂的对话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22年第1期。
武晓兵:《新世纪以来吕振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》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5期。
武晓兵:《汤志钧与台湾学术界的交往及其影响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2023年第6期。
武晓兵:《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史家的首次接触与思想交锋——1982年芝加哥辛亥革命讨论会探析》,《台湾研究集刊》2024年第5期。
何昱杰:《晚清“新史学”思潮在民国学界的延续和批评——以章嵚<中华通史>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2期。
闫艳:《洪业撰写<史通点烦篇臆补>的旨趣、方法与意义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24年第2期。
闫艳:《民国史学界对梁启超<中国历史研究法>的早期态度析论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4年第5期。
魏泓:《<史记>英译本的接受与影响》,《重庆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第3期。
魏泓:《华兹生与倪豪士<史记>英语译介之比较》,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2年第5期。
魏泓:《论中国史学典籍如何“走出去”“走进去”?——以<史记>英译为例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24年第3期。
2025年11月17日
